我国摄影技术的发展

时间:2014-11-18 10:49:33 来源:北京中视英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者: 点击: 0
“摄影技术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二三十年摄影工作的刘宁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
刘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摄影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电子管时代,Bata时代和数字时代。 
    电子管技术持续的时间长达几十年。它最大的缺点是摄录分离,前面一个人摄影,后面跟一个人录影,摄影机和录影机中由一根电线连着。刘宁说,这相当麻烦,我在前面摄影,就得不停地对后面录影的人大喊:跟上,跟上。一般拍连续剧中间的电线需十米,而拍新闻广告等需要三四米,摄录常常配合不好,后面的一旦跟不上就把线拽断了,而当时的线都很贵,线一断拍摄就无法进行了。而且,电子管摄影机的镜头怕光,光一反射进入镜头电子管就爆了,所以每次拍摄都得小心翼翼地背着光。 
    “电子管时期的机器非常笨重,一个场景拍下来,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而且,器械的外形非常像炸弹。每次登机时,我们都是被拦截的重点。我记得很清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仍有专门为记者设计的国家安检通道。 
    “直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前,我国淘汰了电子管技术,引入了Bata摄影机。摄影技术上升了一个台阶,从以前摄录分离式变成了整体式。以前摄录分离时的许多大麻烦就不存在了,我一个人扛着摄影机,可随时灵活地自由拍摄,需要拍哪就拍哪,跑多远多快都行,不必再担心背后录影的小跟班了。但这个阶段摄影机也只有两个声道,音效不好。而且,拍出来的图像清晰度也不高。 
“1995年以后,摄影机由以前的一位机升级为多位机。刘宁为记者打个比方,以前要拍摄咱俩谈话这个场景,就只能用一个机器,拍完你拍我,拍完前景拍后景,演员得重复演四遍拍四遍,一天可能就只能拍几个场景。而现在的多位机,就可以同时用四个机器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拍,进行现场切换,演员只需要演一遍。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拍摄周期,人员开销等各方面都更方便经济了。如1995年以前,一集连续剧至少得拍两个礼拜,而后来拍《铁齿铜牙纪晓岚》5天就可完成一集。”
    2001年我国摄影技术发展到数字时代。刘宁拍着自己的那台摄影机说,我这个爱机值30多万,最贵的就是前面的镜头,它不再怕光了,这实在是太方便了,无论在露天还是在室内,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数字摄影机由以前的2个声道升级为4个声道,有了4个音轨,解说词、外语翻译、音乐和同期声都可以同时摄入,音效也变得很清晰。而过去只有两个声道时,人讲话的同时,如果有解说词,就必须把音乐关掉。 
    数字摄影机的寻相器也升级了。以前摄影,全凭摄影师的眼睛判断来调色温等。这可委屈了我们的眼睛啊。当时,我们都得随时带一个小监视器,也就是一个小电视,一边拍一边看,否则,把人脸拍成绿色,头发拍成红色是常有的事儿。现在不同了,打开电源,寻相器里就会自动显示色温,瓦数以及调白。如果合适就提示OK,否则显示NO,继续自动调节直到“OK”。 
刘宁说,如果你们拿Bata时代拍的《宰相刘罗锅》和数字时代拍的《康熙微服私访》对比一下就会强烈的发现,数字时代的图像清晰度远远高于Bata时代。不仅如此,在片子的保存时效上,Bata用的是磁性感应材料,最多能保存5年。而数字则是铁性感应材料,片子至少能保存10年以上。北京中视英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宣传片拍摄,北京影视制作,视频制作,广告片制作,十余年央视成员经验。免费卫视推广。期待您的来电:010-89898985 13810029881
视频点
视频点